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 正文

医院新闻

隔不断的温情与牵挂--市三医院心理援助中心主任熊英二三事

发布时间:2021-08-18 浏览次数:
字号:
+-14
  “亲爱的朋友,我是英子,一名心理治疗师……请跟着我一起吸气,呼气……放松,再放松……”这是城东医学观察中心隔离楼里最温情的声音。这声音来自市三医院心理援助中心熊英,她录制的心理疏导音频,是每一位隔离人员的心灵鸡汤。8月8日,按照市卫健局防控要求,市三医院心理援助团队正式进驻城东医学观察中心,以熊英为首的20名心理咨询(治疗)师对集中隔离人员展开了心理疏导工作。积极行动,给“心”穿上防护服。   

  面对14天的隔离观察,一般人免不了产生焦虑、害怕、抑郁、抱怨等情绪,容易导致行为失衡、身体免疫力下降。为防止隔离人员出现失衡行为,提前进行心理疏导及危机干预,熊英绞尽脑汁,想到录制音频文件的妙招,助其缓解压力。并在各楼栋组织发放了疫情期间相关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及心理健康科普等知识手册800余份,帮助他们稳定情绪,缓解紧张心理,为他们穿上心理“防护服”。

  倾听共情,无条件给予支持关注。考虑到隔离人员夜晚较难入睡,熊英等人开通了24小时心理疏导服务热线,无条件给予他们关爱支持。一天,深夜十一点,熊英忙完一天工作已经入睡,突然接到一位隔离人员的电话,烦躁不安,称其被人哄骗至隔离点,控诉隔离点环境太差,洗澡无热水,一分钟也不想再呆。熊英运用心理学知识中的倾听、共情技术,待他一通发泄后耐心解释隔离政策,并安抚他的情绪,直至逐渐平静。挂断电话,已是凌晨一点,熊英早无睡意,于是她又开始思索着第二天的方案……

  用心服务,隔离人员温暖又安心。遇到个别严重焦虑的隔离者,熊英采取“面对面”疏导,他认为:眼神的交流更能促进沟通,给予隔离者最大的尊重和看见是成功完成疏导的先决条件。一位年过五旬的隔离者,自身免疫力极差,消瘦、焦虑、恐惧伴失眠,熊英在第一时间给予当面疏导。耐心倾听,理解共情,告之其出现这些情绪,属人正常的应激反应,并指导通过“正念冥想”慢慢放松,达到缓解情绪的效果。还有一名刚大学毕业考上研究生的年轻人,因7月27日与淮安某旅游团在时间上有交集,被集中隔离,而8月9日是他的“双排日”,却迟迟不见采血采样。担心错过实习日期(已两次延期)的他,情绪崩溃,哭泣不止,熊英指导其调整呼吸,平和情绪,鼓励清楚表达诉求后,及时与隔离点相关工作人员沟通,帮实习生对接好第三次延期实习的心愿。这些实实在在的做法,给予了隔离者满满的安全感,温暖着他们的内心。

  这样的温情,隔离区里每天都有。我们的医务人员用坚守践行着防疫使命,用行动诠释着人文关怀。我们坚信,防控必胜。